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

论教学中如何平衡学生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

来源: | 日期:2019年05月05日 | 浏览:

论教学中如何平衡学生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


文昌市文昌学校(571300 邹 逸



摘要: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位英语教师必然会面临语言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教学中到底应该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还是流利性,过度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在教学中带来问题,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平衡两者的关系进行探析,使学生能既流利又不失准确地用英语自如表达。

关键词:流利性;准确性;平衡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关系,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然会面临的语言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学生语言表达清楚、能够被理解的前提下,应不应该放过语法错误。总体来说,大多数老师通常都同意流利度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语言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沟通。但是如果过度重视流利度,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那么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进步就会止步不前,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像胡言乱语,在社交场合中这些语言听起来是非常不恰当的。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在流利性和准确性两者间把握好平衡。下面就谈一谈两者的关系和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

表面上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当课堂上老师要求语言的“流利性”时,学生不假思索说出口的英语便错误百出,例如:“I like sing English song very much.”“My father taked me to the park yesterday.等等。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肯定是弊大于利。但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学生势必会磕磕巴巴,不断自我纠正重复,更有甚者,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背上说英语的心理负担,也使英语学习丧失了其交际语言的功能。难道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真的是一组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吗?笔者认为不然,实际上,英语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和统一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在其畅销书《A Complaint-Free World》中提到能力养成的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其中第四阶段“无意识的有能”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行为或语言能力达到一种无须自我监督的无意识阶段,这种阶段需要大量的有意识的训练,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大量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尽快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达到有意识的有能,甚至是无意识的有能阶段。同时,在课堂上还需要把握好“流利性”和“准确性”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适时适当地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使课堂顺畅地开展下去。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做法从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把握课堂节奏,有侧重地强调流利性和准确性

没有什么比看着老师整整四十分钟站在讲台上单调枯燥地授课更糟糕的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度过一节课的前20分钟后开始下滑,注意力开始下降。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心理,改变课堂节奏,让活动此起彼伏。在课堂上,笔者交替采用快慢两种节奏的活动——快节奏的活动侧重语言流利性,慢节奏的活动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在快节奏的活动中,例如课前热身,简单对话活动中,在学生语言表达清楚、能够被理解的前提下,笔者对学生语言的语法错误不予纠正。而在慢节奏活动中,譬如限制性问答,句型操练活动中,笔者会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语言错误,只放过那些很小的错误。

成功教学的关键之一就是改变教学节奏,在笔者正确处理好课堂节奏的情况下,学生很自然地感觉这节课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学生感觉时间是由他们利用起来的,因为他们积极活跃地度过了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

在控制节奏的各种技巧中,肢体的运动显然也颇为重要。原地运动或者教室里的走动不仅对学生来说是需要的,对老师来说也有必要。当学生互相一个挨着一个坐着时,他们可能感觉不太自由而且活动节奏也相对慢些。但是站着时他们会更活跃,所以笔者常常会让学生站起来,到白板上来写点东西,情况允许时就让他们交换一下搭档,这些做法会给学生增加活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更加自如主动地道出英语表达。

一旦笔者明确了这节课里哪些活动侧重流利度,哪些活动侧重准确度后,接下来就需要区分失误和错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控制好课堂节奏。在热身阶段,因为学生说漏嘴的一些失误而打断他们不仅会破坏节奏,还可能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失误发生的前提是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他们只是错误地从记忆里检索出一个单词或者结构。当学生开始表达想法的时候,他们就会把那些语法规则书上条条框框的规则抛到脑外,这时笔者只需要保持课堂的平稳流畅开展,不必过多纠正学生的失误。而错误发生的前提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正确的语言是什么,或者使用了语法正确但是不常用或不规范的短语。如果活动的重点是流利度,那大部分失误就不应该追究,但是真正的错误就应该被指出来。如果,侧重的是语言精确,通常笔者就会指出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每一个小闪失。笔者常把情况一分为二来判断,即学生究竟是犯了错误还是失误。这需要笔者自身多加训练,因为尤其对于教龄不长的老师来说什么应该放过,什么应该抓住纠正是一个两难问题。合理地把控了课堂节奏,就能有侧重性地强调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使学生更能有效地用英语表达。

二、延迟纠正和即时纠正,运用合理的方法平衡学生流利性和准确性

通常来说,有两种纠正学生的方法,延迟纠正或即时纠正。

笔者常把延迟纠正使用在以流利为目的的课堂活动中,延迟纠正的好处在于它不会打断课的流畅,但是学生也可能会因此学到别人的错误,尤其是在接龙练习中,错误或失误可能会在全班中被传播重复,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即时纠正的时机把握非常重要。笔者在作即时纠时,需要点出错误。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手势、面部表情、同伴的打断。即便是挑动一下眉毛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下面以笔者的一堂听说课活动为例,来说明两种纠正方法的运用。首先热身、简单对话活动中,尽量采用最少的纠正或延迟纠正;在限制性对话、问答阶段则需大量的纠正和即时纠正;在最后的角色扮演、小组活动中,则应当避免打断,除非是学生犯了很离谱的错。把所有的错误纠正放在活动总结中。

在纠正的过程中,技巧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能力的养成也尤为关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纠正学生最好的技巧叫做回声纠正,在这个方法中老师做的仅仅是重复学生说出的不准确的结构或者句子,把不正确的部分强调出来。使用类似这样的语言“Ah no, that’s wrong grammar”“Ah no, that’s not correct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说“Again?” 或者Once more?”要好些,但是更好的仍旧是回声纠正法。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息,所以不要再说多余的语言给学生的听觉中枢增添额外的负担,只要重复并强调出错误就可以,无需多余语言。老师应该控制住想要辅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的冲动,一定要给他们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自我纠正。

以一段课堂对话为例:

S:  He digged a hole in the garden.

THe…digged… a hole in the garden?

S…dug…?

T(smiling)Full sentence please.

SHe dug a hole in the garden.

TGreat

在自我纠正的过程中,学生准确且流利地说出形式正确的句子,笔者对纠正给予表扬。这样会鼓励学生积极看待错误。总之,错误应该被看作课堂上的收获。而运用合理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能有效平衡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三、听读入手,背诵强化,采取多种训练手段促成流利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上述两种实践方法都是从教师授课的角度,笔者所总结出来的有效平衡学生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的途径。下面再回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身上,从学生对英语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是如何在日常的训练中,兼顾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语言需要掌握规则,而非简单模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语言学习最初是从模仿开始的。也就是听到别人怎么说,再单纯地模仿出来,这一过程也就是英语学习的听与读。在人教新课标版的教学中,每一单元授课之初,笔者就利用教材配套的磁带,播放单词听力让学生边听边读,长期坚持能使学生的单词发音和理解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在每一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笔者采取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或利用磁带让学生跟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至少熟读课文三遍以上,辅之于听读训练的便是课下布置的背诵任务。行为主义学者Skinner认为,人的言语行为是一种操纵性的行为,它通过各种强化手段完成。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不能形成。背诵正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手段之一。“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知识内化。而“学得”通常是指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无意识的有能”阶段,只有通过潜意识“习得”的知识,才能使学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背诵,这一点想想我们的母语学习就不难理解了。背诵有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其语音、语法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好的英语思维。

下面笔者就举一个以往教学中的例子。2018年笔者刚接手新一届初一新生,鉴于学生外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课堂上羞于回答问题,更不要说用英语自如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对于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听读训练之外,笔者每周专门挑选了一篇易于理解适合背诵的小短文,布置下去并严格抽查落实。经过长期的坚持,相当一部分学生靠背诵战胜了遗忘,通过背诵反馈给耳朵,反复刺激大脑,在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重点短语、优美句型了然于胸,并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表达上很少有大的语法错误。从本例看出,通过背诵,学生完成了对语言的自然“习得”,输出时对头脑中蕴藏的语言结构信手拈来,很好的达到了流利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但是在实践中,有几点得到了笔者的注意。首先背诵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对背诵材料没有一定的理解,是很难将其背诵下来的,而且还会打消背诵的兴趣,即使最后死记硬背下来,也难以维持长久的记忆,更难于综合运用所背知识。其次背诵需要以正确、流畅的朗读为前提。所以经常在背诵前,笔者会带领学生对背诵材料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提醒学生注意合理断句。这样才能实现以重现背诵材料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为主的背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诵。再次,要严格控制好背诵材料的质与量,选取短小精悍的文章,甚至是教材中某篇文章的一个小段落,需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才能有好的效果。最后,背诵需要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时间上有的学生喜欢早上背背,有的学生则喜欢晚上找时间来读,所以也不可强加限制。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能顾此失彼,只单单强调学生在语言输出时的流利性或准确性,而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如上述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对学生错误的合理纠正以及对学生听读方面的训练、背诵任务的实施落实等等多管齐下,让学生尽早步入英语学习的“有意识的有能”甚至是“无意识的有能”阶段,进而达到对学生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两者兼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包天仁,崔刚.英语教师知识与技能手册[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

[4] Will Bowen.A Complaint-free World[M].New York:Virgin Book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