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建设年】学在清文,青春有样丨聆听谆谆教诲,坚守理想前行的王力弘
来源: | 日期:2022年11月08日 | 浏览:次
大家好!我是G21级7班的王力弘,作为班长的我以身作则,努力成长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贴心人。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和想法。
作为一名从2018年建校以来就一直在清华附中文昌学校求学的学子,我感到十分幸运。四年以来,在学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风渲染下,我从曾经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成熟稳重,从整天无所事事到一心求学,这一转变少不了学校的用心栽培与老师们的恳切叮嘱。
01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在学习上,老师让我懂得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
在来到清华附中文昌学校之前,我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志向,对于学习也只是得过且过,以至于我对待学习没有过多的热情,一遇难题就会退缩。直到我来到清华附中文昌学校遇上了曹颖老师——我初一的班主任,我对于学习的看法便彻底改变了。刚上初一时,我没什么目标,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可谓是人生的一个低谷期,就在这时,我的指路之人——曹颖老师便出现了。是她引导着我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她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她经常会说“一个人只有能够心静,才能成大事。要想成大事就要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如《礼记》所言:“知止而后又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目标,人生要先立志,有了目标与志向就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奋斗的过程更要心静,这样才能宁静致远。
从那以后,我确定好了目标,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慢慢有了进步,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最后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辛勤付出。
“闪耀之星”
02
自强不息
永不言败
在还未爆发疫情的时候,学校会经常组织研学活动,开拓我们的视野,即使在疫情爆发之后也会组织线上活动,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今年暑假的高校科学营活动。这是一个线上的活动,尽管不能与其他学员进行线下互动,但是在这个活动中,我得以聆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的讲座,并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一同动手组装四旋翼无人机和简易滑翔机。
在了解了无人机发展的历史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后,我们满怀期待地开始组装属于自己的无人机了。在组装完无人机之后,我发现我的无人机只能够在地上原地打转而不能正常飞行。于是我向同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询问,但是没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去询问老师,在老师的细心讲解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无人机水平方向上没有达到力矩平衡。因为四旋翼无人机是由两组旋转方向不同的机翼来提供竖直方向上的升力,在这个过程中,水平方向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只有将水平方向上的力抵消了,无人机才不会原地打转。所以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机翼的位置和连接的电动机不能组装错误。一次次调试,一次次失败,但我们坚信一定能成功,最终我的无人机终于也能够翱翔于蓝天之中,带走了我一天的疲惫和忧愁。
在这个活动之中,我们除了学习与无人机有关的知识之外,还学习了与滑翔机有关的知识。在经历了组装无人机之后,我开始尝试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滑翔机组装完之后,我发现我的滑翔机竟然只能靠“大力出奇迹”将它抛到远处,而不是依靠机翼上下表面的流速不同而导致压强差的产生,从而产生的升力使之升空、滑行到远方。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它不是我所预期的样子呢?经过一番仔细检查与研究,我发现原来是滑翔机的机翼的倾斜角角度不合适,我拿起小刀一点点的调整,终于它如预期所想的那样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了。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的创新意识,更是激发了我探索科学的热情,让科技梦想的种子在青春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校的校训始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励着我敢想敢拼,永不言败,不断前行!
/ 无人机模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作为清文学子,我将怀揣着“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的信念,砥砺前行,带着理想出发,将来有一天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尽管会有泥泞与坎坷,但我相信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只要心不妄动,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彼岸!
文字 | G2107班 王力弘(学生)
图片 | G2107班 王力弘(学生)
编辑 | 祝愿
审核 | 卢兰平 文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