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植物研究员——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小学部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二)
来源:清华附中文昌学校 | 日期:2025年04月02日 | 浏览:次
仲春时节,万物竞发。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小学部“科技文化月”系列主题活动之“我是植物研究员”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暨年级科普体验活动璀璨启幕。孩子们在实践探究中探索植物奥秘,于协作互动中感悟生命之美,为春日的校园注入蓬勃生机与科创活力。
“如何认识一种植物?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校园植物?”围绕这一驱动性问题,四至六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研究团队,通过观察、设计、协作与创新,为校园植物制作独一无二的“科学名片”。
活动以“校园植物挂牌设计”为核心任务,分阶段推进:
1.入项探索:同学们走出教室,细致观察植物形态、生长特征,学习用专业术语描述植物特性并记录在《校园植物记录卡》上。
2.知识建构: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植物“性格”,筛选关键科普信息,为设计挂牌内容奠定科学基础。
3.创意设计:从精准测量到配色优化,各项目组将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与艺术化的视觉呈现深度融合,历经多轮方案迭代优化,最终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审美价值的创新设计方案。
4.成果展示:精选作品经塑封打孔处理,转化为校园植物的艺术化“身份证”。采用防水抗风化工艺,通过过塑膜处理,确保长期耐用。既展现学生创意成果,又使科普设计深度融入校园生态,实现环境育人效能。
项目化学习活动融合科学、美术与劳动教育,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分类、数据整理等科学技能,更在合作中锻炼了创新表达能力。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设计了六项主题科普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植物科学的魅力:
一年级“寻找大自然的颜色”
一年级“寻找大自然的颜色”:孩子们手拎袋子穿梭校园,比对叶片、花瓣与果实的天然色彩,用拼贴画记录自然调色盘的缤纷。
二年级“植物明信片”
二年级“植物明信片”:收集形态特别青翠的叶子和颜色娇艳绚丽的花朵,制作方寸明信片承载植物之美,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让风景“可触摸”。
三年级“制作植物书签”
三年级“制作植物书签”:将风干后的植物标本,打造独特的书签,让阅读时光与自然之美相伴。
四年级“火龙果染色剂制作”
四年级“火龙果染色剂制作”:从捣碎果肉到提取色素,学生亲手将火龙果转化为天然染料,体验传统植物染技艺的环保魅力。
五年级“花青素变色实验”
五年级“花青素变色实验”:紫甘蓝汁含有的花青素,对环境的酸碱很敏感,在酸性环境下,它会变成红色,在碱性环境下它会变成蓝绿色。把紫甘蓝汁放入日常生活常见物质如汽水、白醋、食盐水、小苏打水中上演“魔法变色”,揭示植物花青素的神奇化学属性。
六年级“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六年级“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六年级的学生走进了生物实验室,在老师耐心地进行讲解和示范下,通过显微镜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奥秘。
“我是植物研究员”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校园植物,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植物,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喜爱,真正做到了“双减”政策下的全面发展。
文字:王康恒
图片: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及各年级老师
编辑:文姝
审核:吴巧 王春莹